电子竞技博彩

  • 电子竞技博彩
  • 电子竞技博彩
  • 电子竞技博彩
  • 电子竞技博彩
  • 电子竞技博彩

陈建功高等研究院

陈建功教授——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与教育家(任福尧)

来源 :      作者 : 沈冬杰     时间 : 2013-05-15  访问量 : 441

 

     陈建功(1893—1971)浙江绍兴。教授,我国杰出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复旦大学数学学科创始人之一、曾任杭州大学副校长。研究领域涉及正交函数,三角级数,函数逼近,单叶函数与共形映照等,是我国函数论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陈建功教授
                                                           ——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与教育家
 任福尧
  
热情的爱国者
陈建功先生于1913年到日本留学,第二年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取得官费待遇,每月领得费用,花去一部分,省下的钱逐月寄给父亲。同时,还可以让几个妹妹念书。
在念化工的同时,他不愿放弃自己在数学方面的志趣,又进了东京物理学校读夜校。学习非常紧张,连吃饭的时间也得压缩,常啃糯米糰充饥,牙齿蛀坏了好几个。
1918、1919年,陈建功先生在两个学校相继毕业。6年中学业突飞猛进,但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国外受人歧视,心头郁结着积愤。1919年回国到浙江甲种工业学校(浙江大学工学院前身)教书。1920年他再次{去}日本留学,考进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1923年毕业后回国,担任数学教授。
深造心切的陈建功先生,1926年第三次东渡,到日本东北帝国大学做研究生,在导师藤原松三郎指导下研究三角级数论。在日本期间,陈建功先生仅用两年时间,就取得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他把这些成果分别用英语写成十多篇论文发表,于1929年取得博士学位。由于这些卓越的成果,他于1929年获得东北帝国大学理学博士学位,成为在日本取得崇高荣誉的第一个外国科学家。他还用日文写成一本专著《三角级数论》在日本出版,书中有不少新译术语是由陈先生首创的,至今仍被沿用。苏步青教授这样评价陈建功先生:“长期被外国人诬蔑为‘劣等人种’的中华民族,竟然出了陈建功这样一个数学家,无怪乎当时举世赞叹与惊奇。陈先生为祖国争了光,为中国人民争了气,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这样优秀的数学家,导师当然舍不得放走他。有一天,陈建功到老师家中交出《三角级数论》手稿,然后说:“先生,我是来向您告辞的,过几天就要回国去了。”导师大惑不解问他为什么要走?,并且尽力挽留。陈建功答道:“先生,谢谢您的美意,我来求学,是为了我的国家,也为了家里的亲人,并非为我自己。”短短几句话,道出了陈建功不可动摇的决心。陈建功是一位富有成就的数学家,但他首先是个热情的爱国者,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学问决不是他个人的私产,而应当是为国家为人民效力的本领,岂能为个人打算而忘却急待振兴的祖国?
最后,陈建功先生离开了求学12年的异乡回到杭州,被浙江大学聘为教授,开始了他在国内的科研、教育生涯。
 
学术上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陈建功教授刚进复旦大学时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三角级数。到了1954年前后,他同时转去研究单叶函数论,当时,他堪称国内研究单叶函数论的第一人。到了1956年,当时的苏联科学院发表了一篇关于拟共形映照理论的文章,这是当时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最早的一篇关于此理论的文章。陈先生在拿到这篇俄文的文章后就当即将它翻译成了中文,并将其编成教材,亲自用它来给研究生上课。随后,他开始钻研拟共形映照理论,之后又相继发表了多篇关于此理论的学术论文。陈先生在自己的学术上,不是总固定在同一个领域,而是根据不同时{期}与原来研究领域相近的其他领域的发展,带领我们开辟新的研究方向。
先生那种能随着时间发展,随着国际上学术研究的发展,不断扩展自己的研究方向,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是遗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深深地影响了他所培养的学生。我最开始也是在陈建功教授的指导下研究单叶函数论。在“文革”以后,我起先开始探索研究Hp函数空间,随后发现此理论虽然在国内还未兴起,但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开始走下坡路了,于是就放弃了。1992年之后,在杨乐院士的推动、鼓励下,我带领学生开始研究复动力系统。到了1996年,武汉大学的文志英教授来复旦讲学,介绍分形几何,他提到,在法国,据说分形几何和石油开采有关,我当时认为此理论可能具有相当大的应用价值,于是我就又带学生开始研究分形几何及应用。陈先生的学术思想对我的学术和科研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此外,陈建功教授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研究思路对我们整个数学系至今仍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我刚来复旦的时候,我们四个陈先生的研究生跟着他研究单叶函数论,我们国内也有很多老师和研究生也从事单叶函数论的研究。然而单叶函数论中的核心问题-比伯巴赫猜想在1984年在国外被人所证明后,这一研究方向在我国就如西风扫落叶般很快没落。幸亏当时我们早已从单叶函数论的研究中转移了出去,所以这一事件对我们数学系函数论组没有产生什么不利影响。
后来,我们复旦大学函数论组的研究方向从单叶函数论发展到复动力系统和分形几何,拟共形映照理论和泰稀缪勒理论,及多复变函数论,正是沿着陈建功教授的与时俱进的学术思想发展的。我们复旦数学科学学院的研究方向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蓬勃发展壮大。在学术上究竟应该如何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陈建功先生就是通过他自己的身体力行,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并将这样的好传统留给了他的后辈们。
 
“老母鸡孵小鸭”
陈建功先生在1952年院系调整后,从浙江大学来到了复旦大学。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内当时大力提倡“向科学进军”、“创立新学科”,当时我们系里只有微分几何、函数论和积分方程等研究方向,没有新兴的泛函分析、偏微分方程、概率论、力学等研究方向。如何来进立新学科呢?陈先生认为,虽然数学中不同的研究领域在内容和方法上存在差异,但是任何新内容和新方法都不是孤立地从天而降的,它们与我们已经熟悉的某些相关内容和方法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我们可以充分借助现有基础,迈入相关的前沿领域,去学习和掌握新的学科,并争取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那时,陈建功先生提出“老母鸡孵小鸭”的理念,他把现有数学科研师资队伍和已有的研究方向比作“老母鸡”,要发挥其“孵化”作用,自力更生开辟新学科,促成“小鸭”——新学科的早日诞生。从1958年以后,复旦数学系就在校、系党组织的领导下,一方面派部分教师出国进修,一方面让部分教师转学新学科,另一方面提前把部分应届毕业生留校学习新学科,就这样渐渐开始创立泛函分析、现代微分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力学等新学科。
授人以鱼,授人以“渔”
在培养学生方面,陈建功先生也有他自己一套独到的理念。首先,陈建功教授认为,培养研究生,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他们独立研究工作的能力。他说:“我培养研究生,主要是培养研究生独立研究的能力,包括独立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他非常反对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认为读论文更重要的在于创造。
其次,陈先生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总是奉行“严格要求”的宗旨,他从来不会回答我们阅读论文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他只引导我们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陈先生当时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后来,我们这些陈教授当年的学生也是如此来培养学生的,因为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只有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有很强的科研能力。不断引导学生自己刻苦钻研,遇到问题能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参考书和同学中的互相讨论等等来解决,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阅读论文能力和研究能力。只有通过自己刻苦努力得来的知识才会比较扎实,“得来全不费工夫”的东西忘记也很容易。
除了陈先生严格的教学风格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他和苏步青教授一起创立的“科学讨论班”是培养学生独立科研能力的重要平台。1931年,苏步青教授第一次去浙江大学任教,陈先生便和他一起着手创办了科学讨论班。这种科学讨论班在中国可谓是一种首创。陈先生对科学讨论班有种种规定,其中一条:大学生读完4年课程,成绩虽好,但如讨论班报告不及格,就不能毕业。后来讨论班发展很快,在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和杭州大学蓬勃发展。讨论班一周一次,风雨无阻,大家轮流上去报告,如果报告不出来就得站黑板,而陈老师总是坐在底下不出声,让学生自己想,有时他也会针对学生的报告提一些启发性式的问题,但照旧不会回答任何具体问题。报告若没通过,下一次的讨论班也要重新报告,一次一次,直到通过为止。的确,这样严格要求的方式其实是陈建功教授的一片良苦用心,他希望自己的学生通过这样的严格训练,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一字一句来推导论文,只有在彻底读懂、读通论文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做研究工作。当年参加讨论班的年轻人,不仅接触了当时最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更重要的是在攻克难关的实战中受到了创新思想的影响,培养了科学的思考方法,锻炼了研究能力与创造能力。其中许多人,后来或在理论数学方面,或在力学、计算数学方面,或在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等新兴学科方面,都取得骄人的成就,成为我国科教战线上的一代骨干。
 
“教师首先要做个教书匠”
陈建功先生不但是一位数学家,更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1956年,国家号召“向科学进军”,当时很多教师认为给学生上课是“输出”,而自己做研究工作是“输入”,所以很多教师不愿意做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喜欢做科学研究工作。针对这样一种风气,陈建功教授提出:“教师首先要做个教书匠,而且要做个出色的教书匠”。此外,他认为“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他常说,要教好书,必须靠搞科研来提高教学水平;反过来,基础知识做好了,也更加有利于搞好科研工作。
他自己就是践行着这样的宗旨,他曾经说过,教师上一堂课,就如同打一场仗一样。听过陈先生上课的人都知道,他上课从不带讲义,从不照本宣读,只拿着一只粉笔,就能一口气讲到下课。他一上讲台精神百倍,下讲台满身粉笔灰,这就是陈先生给学生留下的印象。除此之外,陈先生对备课也是非常认真的,他对实变函数论虽然非常熟悉,但在上课前每次都会默念一遍。这也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要做到上课不照本宣读,就必须提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事先理清自己讲课的思路、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要讲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等;要考虑好如何提出问题,怎么分析、证明问题,证明的主要思路,主要步骤等等,都要提前理清,这样,讲课才能具有启发性。陈建功教授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多年, 治学严谨。在教学中,他十分注意深入浅出,善于用通俗的语言讲解难懂的数学原理。年过花甲,还给数学系的学生上大课,是一位不知疲倦的老教授。
在陈建功先生的一生中,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两者始终并举,并且相映生辉。他不仅能“授人以鱼”,更能“授人以渔”。正是由于他具有广博的知识底蕴和深厚的科研功力,才能带领年轻人不断地开疆辟土,向新研究领域进军。这使我们更加坚信,在研究生教育中要坚持教研结合,教学相长,导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洞察前沿领域的能力,这样才能“严师出高徒”。
作者系陈建功教授学生、数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勤园19号楼
邮编:311121 联系电话:0571-28865286
Copyright © 2020 电子竞技博彩app-电子竞技博彩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 学院官微
版权所有 © 电子竞技博彩app-电子竞技博彩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勤园19号楼
联系电话:0571-28865286 邮编:311121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